把握互聯網企業服務的核心本質,真正的幫助創業者無門檻完成創業第一步!
時間:2024-11-12 10:24:43 作者:zz 來源:互聯網
11月11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一批知識產權刑事典型案例,涉及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侵犯商業秘密罪、侵犯著作權罪等案件類型。今年1至9月,全省法院審結各類知識產權案件約6.1萬件,審結知識產權一審刑事案件1097件,其中,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案件數量最多,占比近九成。
此次發布的案例反映了廣東法院充分發揮刑事審判懲治和震懾知識產權犯罪的職能作用。其中,在卜某某侵犯商業秘密案中,法院依法認定深度客戶信息屬于商業秘密,有效地維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對企業提升商業秘密保護意識具有警示意義;在蘇某某侵犯著作權案中,法院依法厘清了“切機”技術破壞技術措施的法律性質,體現了人民法院處理新型復雜法律關系、打擊涉數據知識產權犯罪的堅定決心。
據了解,近年來,全省法院知識產權刑事案件數量呈上升態勢。2023年,全省法院審結各類知識產權案件約9.4萬件,其中,審結知識產權刑事一審案件1061件。今年前三季度,審結知識產權刑事一審案件數量同比增長61.8%,其中,假冒注冊商標罪496件,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474件,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81件,侵犯著作權罪、銷售侵權復制品罪、侵犯商業秘密罪共46件。
典型案例:市場總監擅自導出客戶信息數據6777條離職后篩選逾千條給新公司
2018年,卜某某任職某生物科技公司市場總監,并簽署保密、競業協議。任職期間,假借工作需求為由獲取客戶信息數據約4.3萬條;在負責建設公司電子商務系統時,私自從該系統一鍵導出客戶信息數據6777條。
2020年3月,卜某某離職時簽署保密協議,承諾對接觸、知悉和掌握的客戶資料、產品信息等機密級信息保密。同年5月,卜某某任職廣州某生物技術公司營銷和商務總監,負責管理銷售和市場推廣,從獲取的某生物科技公司信息中篩選出1354條客戶信息,編列為《2020細胞分子生物學-全國經銷商列表》《北京單位BD名錄》,給廣州某生物技術公司用于群發郵件推廣產品及服務。經評估,被侵權的399個客戶信息秘密估值86萬元。某生物科技公司為補救該信息管理漏洞,恢復和完善電子信息系統,共花費137.3萬元。
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法院認為,某生物科技公司搜集的客戶信息是多年來通過付出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創造性勞動成果,包含了客戶訂單等深度信息,有助于公司提升市場競爭力,某生物科技公司也采取了保密措施,該信息具有秘密性、商業價值和保密性,屬于商業秘密。卜某某以不正當手段獲取某生物科技公司的商業秘密,違反某生物科技公司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規定,向他人披露并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給某生物科技公司造成重大損失,其行為已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遂判處卜某某有期徒刑一年,并處罰金三萬元。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院指出,本案涉及侵犯生物醫藥行業深度經營信息類商業秘密。本案通過秘密性、價值性、保密性三個維度的深入論述,依法認定權利人的客戶信息構成商業秘密,有效保護了科創企業的關鍵經營性信息,對提升企業商業秘密保護意識和能力具有警示作用,對保障和推動高新領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典型案例:對侵犯中醫藥知識產權犯罪發出“禁止令”
2020年4月至7月期間,被告人許某某未經注冊商標權利人許可,租賃場地并雇傭林某洪、馬某某、劉某某、林某彪(均已另案處理)制作、運輸假冒“云南白藥”“植雅”注冊商標的牙膏。許某某按照每支2元的價格對外銷售假冒牙膏,非法經營數額共計15萬余元,違法所得6萬余元。2023年6月28日,被告人許某某主動投案,并退繳6萬余元違法所得款。
江門市江海區人民法院一審認為,被告人許某某未經注冊商標權利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特別嚴重,其行為已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被告人許某某案發后主動投案,并如實供述罪行,系自首,依法可從輕處罰。再考慮許某某自愿認罪認罰、主動退繳違法所得等情節,依法判處其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并處罰金八萬元。同時,為懲處許某某侵犯知識產權的犯罪行為,對其宣告禁止令,禁止其在緩刑考驗期內從事牙膏的生產、銷售及相關活動。
法院指出,本案涉及侵犯中醫藥傳統品牌的知識產權犯罪行為。本案綜合考慮被告人的犯罪性質、手段、悔罪表現等情況,在依法從輕判處緩刑的同時發出禁止令,禁止其從事相關生產經營活動,有助于降低被告人再次犯罪的風險,充分發揮了刑罰的威懾、預防和矯正功能,彰顯了人民法院加大中醫藥行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力度。
電話:--
加我微信,一對一專屬咨詢